
(挪威) 西格里德·温塞特著|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|2022
本馆索书号:I533.4/5
内容简介
《珍妮的春天》文字精美,更引人思索。小说塑造的主人公珍妮,是个悲剧性人物。她幼年丧父,从小与母亲、继父生活在一起,后继父丧生,她与母亲一起承担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。成年后的珍妮成了一名碌碌无为的艺术家,与几位北欧艺术家旅居意大利。幼年丧父的经历,使得住在她内心的小孩永远处于对爱的渴求之中。当爱而不得的时候,她便退而求其次,接受了赫尔格的示好,勉强自己进入她臆想中的爱情。然而,赫尔格的父亲——格特的出现,打破了原有的平静。珍妮的命运看似偶然,又隐隐透着某种必然。书中珍妮的原型及部分经历源于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。借珍妮之口,作者多次表明自己对女性情感世界及其心灵独立的关注。
作者简介
西格里德•温塞特,挪威女作家,192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。从1907—1918年,她创作并出版了多部以当时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(今奥斯陆)为背景的小说,包括《珍妮的春天》(1911)、《春》(1914)等女性题材小说。这些小说将温塞特置于刚刚萌芽的欧洲妇女解放运动之外。1919年,西格里德•温塞特开始创作《克丽斯汀》三部曲,这部著作最终成为西格里德•温塞特的代表作。
内容摘录
1.每个有思想的人的一生中,总必有一个时候要把自己的处境细细检查,要向自己盘问,到底自己心理上,道德上,生理上,物质上是怎么一个情况,这种时候的到来,总在那不顾一切的青年跋扈时期已经过去,初期较强旺的精力已经用完,而开始感觉到一切事情的结果和最后价值都没有把握以后。
2.这几句话,以及四周语声嘈杂中的一切,珍妮都没有听见。在她面前,她只凝视着一个寂寞余年的长杳视景。现在怎么样呢?她的年纪又还不很老。她还有两个孤儿要抚养。她们将来也要结婚,也有离开她的一日,那末又怎么样呢?。
3.到世界各地去走一走吧,要是把年轻人的好奇心与敏感抛开,那还剩下什么呢?在我们惟物至上的空洞心灵里,偶尔出现的春之绿,以及那在寒冬凛冽的心情之前,偶尔闪过的夏日暖光,还有那在沉闷长久的挖掘劳动工作中的半小时休憩,这一切,对那心灵僵硬的探秘者来说,等于是年轻时对宇宙所长存的向往。
4.当我们从一个团体或一种情境被摈斥出来的时候,我们仍旧能有一切存在的东西做侣伴。自然是不悭吝的。它的风和星就都是你的伙伴。只要灵魂宽大而能感受,这漠大无边的真理就会闯进来----或者不是现成的辞句,只不过是一种感情,一种安慰,而这毕竟就是知识的最最基本的本质。
5.空旷的大地,山麓上的亮光;早晨,晌午,夜晚;晨光,鸟鸣,水声--对这一切,小孩子具有天生的本能,既不害怕,也不偏爱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