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推荐
发布日期:2025-03-07   浏览量:

《滋养心灵的阅读》

 

本馆索书号:G792/3

推荐语

本书从阅读的自然属性、社会属性谈起,先从阅读行为的文本方面着笔,详细阐述阅读的目的、作用、内容及方法。继而论述阅读行为的主体——读者的境界、层次与品位。然后论述阅读在图书馆、媒体传播、教育等行业的具体应用体现。最后阐述阅读与实践的关系问题。阅读是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,是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,是教育的灵魂,是实践的引领。无论阅读什么、阅读多少,离开实际工作生活的实践,阅读的作用和效果都是有限的。只有二者结合,学以致用,才能让阅读变成实际生产力阅读的过程就是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,阅读的深入与否决定个人的精神成长。阅读不仅能创造生命奇迹,更在于阅读能改变人生。

 

群山的影子

 

本馆索书号:I227/609

推荐语

《群山的影子》是诗人吉狄马加创作40余年来的短诗精粹,延续了他长篇诗作大气磅礴的风格,更增加了灵动精巧,追求崇高又充满了感性,集中展现了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当代中国诗人的品格和视域。

吉狄马加的诗歌充分阐释了“地方的即是世界的”这一文学和艺术观念。在《群山的影子》中,诗人对于彝族的人、物、风俗、历史的书写,充满人情之美和地域之美,以抒情诗的方式完成了彝族民族史诗的构建。另一方面,诗人又以丰富的游历、赠答、缅怀之诗,突出表达了一种世界文化的融汇,以“民族”抵达“世界”,以“世界”反观“民族”,饱含人类意识和史诗意识。

《群山的影子》同时也是“诗收获诗库”丛书之一种,这套丛书还包含《夜伐与虚构》(雷平阳著)、《咏春调》(张执浩著)、《苔藓与童话》(津渡著),视野开阔,选诗严苛,致敬中国新诗果实累累的百年历史,更见证新诗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。

生命树

 

本馆索书号:I247.57/390

推荐语

《生命树》写了4个家庭,突出从侧面凸显马燕红普通而又伟大的一生,写了不同人的现实生活状态,也写了神龟和公牛,有新疆话语和西府风俗,红柯一直跨越着地理、时空、文化上的藩篱,诗性化、抒情性、全方位地歌颂着每个人的生活本真。对大地的讴歌、对生命的礼赞、对神话的崇拜,他企图打开我们现代文明的窗口,让生命之树沐浴清纯的阳光,让世间万物和大地神灵接气、对话、交流、飞翔,呈现出芸芸众生的生命万象之美。

“没有人性内在的光芒,地球就是一堆垃圾。”面对物欲横流,功利贪婪,

红柯一直在礼赞大地、生命,怀揣着理想,探求、反思人类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在幻化追求和世俗生活中寻找着生命挺拔的“结合点”和“平衡点”。新疆、西府,两个不同的地域,在诉说着陌生与熟悉,个性觉醒和自我异化,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,相互搏斗、博弈的过程。

“人类生活无所谓边远与中心,哪一种生活更人性我们就过哪一种生活。”红柯的视野是宽阔的,他宛如文坛的一颗生命之树,特立独行,笃守信念,不断挺拔伟岸,枝繁叶茂,让我们愈来愈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和伟大,并不断感染着我们。

“哈萨克人没有说这是一棵什么树?只说是一棵生命树,长在地心,每片叶子都有灵魂。从那一刻起,大地上的树就在我的世界里不存在了......”红柯的小说,温和而善良,史诗般的文学艺术气息气势宏大、委婉细腻,山川河流、万象更新,不断激荡着我们心胸,令人神往;让我们对自然、大地、神灵、人类充满尊敬,尤其对伟大的人类生命、文明,浮土苍生充满敬畏。

 

·高家书

 

本馆索书号:K835.6/103

推荐语

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时尚的今天,我们究竟如何解读凡·高这一永恒的谜?究竟有哪些因素帮助造就了这样一位“疯狂的天才”,赋予了其作品如此巨大的震撼力和如此丰富的想象力?为了寻找答案,《凡·高家书》的译者从凡‘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七百多封信中精心选译了一部分,虽然它们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,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凡·高丰富的内心世界。我们认为,凡·高之所以成为凡·高,是与以下这三个因素密不可分的。

首先,他是一位来自下层,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穷困疾苦寄予极大同情心的画家。不管境遇如何,凡·高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样的信念:即艺术应当关心现实问题,探索如何唤醒良知,改造世界。他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融入了当时的生活环境,以唤起人们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注。

其次,他是一位注重抒发主观内心感受、极富个性、开创一代画风的绘画大师。凡·高作为后期印象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,与前期印象画派的最大区别是,他更注重如何在绘画中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,不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所产生的真实感觉,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。这种观念的变革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
更重要的是,凡·高不仅用自己的心作画,而且用自己的生命作画,他是一位真正视艺术为生命、富有强烈使命感的画家。可以说,“艺术即凡·高,凡·高即艺术”。其全部作品(包括八百幅油画和七百幅素描)在生前只售出过《红色葡萄园》一幅,但他始终痴心不改,潜心艺术,终成大器,死后得到世人的认可。余光中把凡·高喻为“向日葵”。他说,“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,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,令人联想起中国神话的夸父追日,希腊神话的伊卡瑞斯奔日。”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得更好:

他生下来。

他画画,他死去。

麦田里一片金黄,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。。

闲情偶寄

 

本馆索书号:K825.6/275

推荐语

1.千朵浓芳倚树斜,一枚枚缀乱云霞。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,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 桃花满溪水似镜,尘心如垢洗不去。 岁去无言忽憔悴,时来含笑吐氛氲。 噫!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,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,红颜薄命之说,单为此种…… 今年花开颜色改,明年花开复谁在?

2.作传奇者,能以“头绪忌繁”四字,刻刻关心,则思路不分,文情专一,其为词也,如孤桐劲竹,直上无枝,虽难保其必传,然已有《荆》《刘》《拜》《杀》之势矣。

3.人惟求旧,物惟求新。

4.胜我者,我师之,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;类我者,我友之,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。

5.吾谓技无大小,贵在能精;才乏纤洪,利于善用。能精善用,虽寸长尺短,亦可成名。

6.奇山大水,笑之境也.霜晨月夕,笑之时也.浊酒清琴,笑之资也.闲僧侠客,笑之侣也,抑郁磊落,笑之胸也.长歌中令,笑之宣也.鹘叫猿啼,笑之和也.棕鞋桐帽,笑之人也.

7.武人之刀,文士之笔,皆杀人之具也。刀能杀人,人尽知之;笔能杀人,人则未尽知也。然笔能杀人,犹有或知之者;至笔之杀人较刀之杀人,其快其凶更加百倍,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戒世者。

8.声音之道,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为其渐近自然。吾谓饮食之道,脍不如肉,肉不如蔬,亦以其渐近自然也。

9.孤洁以骇俗,不如和平以谐俗(与时俗相谐合);啸傲以玩世,不如恭敬以陶世(陶冶教化世俗);高俊以拒物,不如宽厚以容物.

10.声音之道,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为其渐近自然。吾谓饮食之道,脍不如肉,肉不如蔬,亦以其渐近自然也。 丝者,弦乐也;竹者,管乐也;肉者,声乐也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2025年2月推荐

联系我们

地址: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南路东段2号

邮编:464000

联系电话:0376-6998050


版权所有:模板包